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网 -> 历史军事 -> 新宋

西北屯田篇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北宋冗兵极多,是以耗尽帑财,却苦无可用之兵。龙腾小说网 ltxs520.com阿越高悬兵制改革征求意见稿,个人认为若仅仅裁减兵额,却不为这些被裁退的士兵寻找出路,将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。在古代社会当中,欠缺规模性工业发展,无法仰赖工商业来吸纳过多的劳动力,因此就北宋的时空环境而言,屯田制度恐怕是安置裁汰兵丁的最好方式了。然而古来屯田未见大规模成效,或言汉唐经营西域,多赖屯田。但屯田成效未见久远,国势稍弱则屯田衰败。北宋屯田绩效更差,河北路屯田,每每以武将不擅或不愿农事而告停。因此,个人尝试建构一个制度,将自军队退出的劳动力以屯田制度转化成为生产劳动力,而以经济利益提高屯丁的生产积极意愿。

    北宋时期,主要屯田地点,一为河北诸路,一为秦凤、永兴,战略目标是分别替对辽与对西夏前线驻军提供粮秣保障,就地取食,以免远输之苦。遗憾的是,这样的战略目标并未达成,除了少数官员成功屯田,一般来说,军粮仍需后方输送。更重要的是,边境前线地区,兵凶战危,内地民人不愿远赴开垦,单纯仰赖驻军屯田,实在收效有限。古来筹边,莫不以移民殖边为最上策,除开强制性移民,在北宋的时空环境下,想要移民殖边,不啻天方夜谭。然而河北、秦陇的人烟稀少,却为军事移民与新农业土地政策提供了可行的发展环境。

    北宋初期,长安和关中地区仍一片萧条。宋太宗时,由于讨伐西夏,“关辅之民,数年以来,并有科役,畜产荡尽,庐舍顿空”《宋史-张鉴传》。宋仁宗时,余靖又上书说:“今西陲用兵,国帑空竭”,陕西一带,“民亡储蓄,十室九空”《宋史-余靖传》。至宋真宗以后,才日渐恢复。不过所谓恢复,系指关中地区,与西夏边境地区如今陜北、陇东,仍然人烟稀少,可这里却是主要前线。因此,这里当为主要屯田地区。

    具体计划如下:裁退禁厢诸军,分遣至陜北、陇东屯田。每丁给牛1头,牛1头约可抵人7-8人,所以每丁垦地90亩,其中30亩种麦、30亩种棉、30亩种苜蓿,分别提供粮食、棉花与牲畜饲料。苜蓿为豆科植物,有固氮功能,可恢复地力。种苜蓿之地,无须精耕细作,主要作为休耕之用,兼以放牧牲畜。如此三块田地,每年一轮,地力可以保障,加上牲畜粪肥的施用,产量应有一定提升。不过,暂且不要提到产量提升,就以平常水平而言,北宋北方“大约中岁亩收一石”《宋会要辑稿-食货》,所以可得粮食30石。

    宋代粮价手边只有两个数字,一是吕惠卿同学说的,“一贯钱典得一亩,岁收米四五六斗,然常有拖欠,如两岁一收,上田得米三斗,斗五十钱,不过百五十钱。”《长编》熙宁八年八月戊午。另一个是来自度量衡网站的数字,宋英宗致和二年(1055),粟每斛1.25缗。吕惠卿所言正当石越之时,遗憾的是,那是苏州米价。后者时间比较早,但是粟价,所以我用这个数字作假设。1.25缗等于1250文钱。一斛合一石,等于10斗,所以每斗125文钱,高出吕同学2.5倍。不过两相比较,应该不太离谱,宋代江浙亩产有高达6-7石的,苏州素为产粮之地,米价贱点也是常情。因此,单是粮食收入,每丁可得300斗*125文=37500文钱,合37贯半。当然啰,既然屯田,政府不收租,哪来军粮。按宋代租佃制度多为对分制,所以半数入官,但不另外课田赋,政府自己就是地主,田赋就免了。若以什一税而言,这样的分成法是租金四成,田赋一成。可是田是屯丁所垦,却没有土地所有权啊!表面上租金比一般客户少一成,但实际上负担减少不多。这田赋缴得冤。

    屯田之所以失败,往往就在这里,屯丁没有土地所有权,辛勤耕作种植,半数入官也就罢了,往往等到土地开发成熟,官夺屯田之事就跳出来了。然后屯丁生活困苦,废耕逃佃,屯田大坏。因此,要解决这项问题,土地所有权要归屯丁所有,屯丁有田则地着,则无逃佃,军粮可收,田土得辟,户口则孳生,边境之民自多。

    但是这田也不能白给,虽然田地是屯丁垦殖,政府也岁给牛马种子啊。前面提到吕惠卿同学在苏州买田一亩花钱一贯,那我们就照章办事,屯丁所屯之田,共计90亩,合银钱90贯,每贯折粟1石5斗(政府要来点利息啊),要交135石粮食,分20年40期(夏秋)缴纳,20年期满,地归屯丁,依常赋纳税。所以每年要交6石7斗5升粮食抵充土地价格,这样下来,15石为田租(30亩麦田田租),6.75石为地价(90亩地的地价),屯丁每年只得8.25石粮食合825升。

    根据沈括《梦溪笔谈》记载,军士每人日食2升,一年365日要吃730升,有余粮95升,尚有15亩棉田所产的棉花和15亩苜蓿田所畜养的牲畜(其它棉田与苜蓿田各15亩的出产是地租),这些会是他的积蓄,数年积蓄足够成家。

    20年后,土地尽归屯丁,日后只要缴纳田赋,宋代田赋每亩税1斗,所以90亩地只要支付田赋90斗。可以预期,这些屯丁将会是殷实的富农(相对而言)。移民实边,水到渠成。

    假设西夏边境屯田一万人,垦地90万亩,20年内,每年可得军粮21万7500石,可供29794人的军队整年食用,而所收苜蓿则供军马食用,棉花则可作为军服。这样的计划并不是试图用1万屯丁生产来解决3万大军的整个后勤问题,而是将目标放在解决运输最困难,消耗量最大的粮秣上面,西北不可通水运,大规模远程运输则不可能,所以只好透过就地征粮来解省运费与路途销耗。若在辽夏边境发展屯田,假设总共屯田3万人,垦地270万亩,可解决9万军队的粮秣补给问题,孙子兵法有言,军不远输;又称食敌一锺,当吾廿锺。虽然屯田不是夺自敌人的粮草,但可以有与食敌粮草同样的功效。另外,裁汰3万军队转为屯丁,每年可省150万贯,而增加3万屯户移民实边。廿年经营,恢复燕云,兼并契丹,应该不会太夸张吧。

    这样的计划裁军数量有限,相信还要多裁更多军队才能达到精兵的目标,不过辽夏边境屯田主要是为保障军食供应,所以其它地方屯田就该改换目的了。宋代两湖地区人丁亦稀,屯田荆湖南北路应该可行,南方地理条件好,每屯丁屯田数量无须太高,当可容纳更多裁退军人。虽然这不是很精确的计划,但个人认为应该可行,还请方家指正。

    [记住网址  龙腾小说 ltxs520.com]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